知識庫Article

我國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產業推動策略
文章日期 / 2016/06/13
作者 / 吳再益
為在2025年前達成非核家園目標,整府積極推動以綠色能源取代目前核能之電力供給,最遲於2025年再生能源完全取代核電,並以「離岸風電」、及「太陽光電」為未來發電與創能產業發展之重點。
一、離岸風電
離岸風電2025年目標裝置容量將達4,000MW以上,2030年更達11,200MW, 2016~2025年預計每年平均增加裝置容量需達400MW以上,2026~2030年則必須達成年平均1,200MW設置量方有可能實現10G以上裝置容量目標量,風機本身之直接投資效果達6,400億新台幣,若考量相關產業帶動之投資效果,金額可能達新臺幣一兆元以上,累積創造就業人數可能超過2萬人,而2030年之直接投資規模,以2,000座以上風機設置量推估,更可望突破新台幣二兆元。
而我國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,遵守《政府採購協議》(GPA)之規範,為達成充分利用國內需求,培養進軍國際實力之政策目標,須由政府整合一官股比例低於50%之大型風電開發投資公司,除可充分整合國內已存在之產業能量,更可以擁有政府充裕資金支援(如類主權基金),亦不受「政府採購法」規範,不僅足以支持政府能源政策目標、亦可達成深化自身技術、與在地廠商結合、完善國內風電產業鏈目的。
未來政府可針對風電上、中、下游產業找尋關鍵、適宜廠商代表,充分整合、並開發國內龍頭大廠之產業能量,如中鋼之結構工程能力、台船之海事工程技術、東元發電機技術、電台汽電與中華電信之通訊、電網架設及服務能量等,整合風力機團隊、海事工程團隊及運維服務團隊,以期加速推動海上風力發電,達成在台練兵、立足台灣、連結亞太、服務東南亞之政策目標。
二、太陽光電
按照現今政府規劃,太陽光電2025年發電量將達250億度,裝置容量達20GW,以太陽光電每KW設置成本高案約為60,000元計算,產業之直接投資效益,勢必超過新台幣一兆元以上。
我國太陽光電產業以製造業為主,其中又以矽晶太陽能電池生產最具競爭優勢,2015年產量約達9,460MW,全球市占率約16.7%,以近二成比重居第二,然而我國在太陽光電產業於上游及下游領域較為弱勢,上游部分規模不足,光電模組部分雖有多家模組業者,但生產成本,與中國大陸相較不具競爭優勢,而在光電系統部分,台灣系統業者規模普遍較小且僅具中小型發電系統建置實力,規模遠不及國內電池片業者;而在建置層面,台灣地狹人稠,可設置空間有限,農業土地設置於現行法令又有諸多限制,此外饋線容量不足、相關法規僵化缺乏,導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達成不易。
因而為確保未來至2025年超過一兆元之光電商機得以順利發酵,達成將國內光電產業推展至國際之目標,於建置層面應盡速協調各相關單位,盡速解決建置土地取得、審查速度及饋線容量問題。
於產業層面,應憑藉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良好之技術能量,應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之垂直整合,強化個產業鏈環節競爭力;並具創新思維積極思考太陽光電產業與其他產業如農業、建築業之異業結合,使創新之光電設施(如科技農業棚、綠能建築等)得以在我國具實際經營舞台,配合目前光電系統設置目標規劃,以整廠輸出方式,將國內推動有成之光電電廠經營實績及創新經營模式推展至國際。
前圖取自:Pixabay
 
文章歡迎轉載,但請先與中心連絡,並註明出處,謝謝。
回知識庫索引

會議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