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庫Article

由歐盟《綠色政綱》永續運輸看我國電動機車發展的挑戰
文章日期 / 2020/06/09
作者 / 蘇漢邦博士
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,各國出現「綠色復甦」的倡議,日本將邀請各國部長線上商討如何以減碳措施刺激經濟,「綠色成長」儼然成為重要的國際趨勢。綜觀國際運輸部門之發展趨勢,移動運具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,改以電力及低碳燃料為主要動力,我國的運輸政策亦朝相同的方向規劃。然而,各部門在推動政策時有不同的目的與考量,使不同措施的效果相互衝突。
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,各國出現「綠色復甦」的倡議,日本將邀請各國部長線上商討如何以減碳措施刺激經濟,「綠色成長」儼然成為重要的國際趨勢。歐盟執委會4月21日提出《歐盟復甦路徑圖》,確保未來各項重大投資皆遵循《歐洲綠色政綱》(The European Green Deal) 為指導原則,設立2050年前,運輸部門需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0%,並透過經濟(價格)誘因及布建基礎建設,推動低碳燃料轉換與低碳運具轉型,如電動車等。具體措施包含:停止化石燃料補貼、運輸費用反映環境外部成本等,以達成永續運輸(Sustainable mobility)的願景。
達成減碳目標的關鍵之一,在於交通運輸朝電動化轉型,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。2019年行政院在「臺灣永續發展目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)中,訂定2030年公務車輛、市區公車電動化及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例達35%等低碳轉型評量指標。2020年1月交通部發表《2020運輸政策白皮書》,不但呼應前述目標,更希望營造電動汽、機車之友善使用環境,透過獎勵或補助等形式,擴大使用誘因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。
綜觀我國交通發展現況,機車是數量最多的私人運具,且全台累積充換電設施已超過3,554座,高於加油站數量(2,486座),已具備全面電動化之良好基礎,且對於降低空氣污染有快速及顯著的效益。然而,檢視國內電動運具相關補助政策,發現無論是經濟部工業局或行政院環保署,今年在電動運具的補助上皆有所減少,整體而言「新購電動機車」補助金額砍半,「汰舊換新」補助對象則擴大納入七期燃油機車。
今年5月整體機車銷量逆勢成長,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全國機車銷售共69,242輛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6輛。尤其,燃油機車5月新領牌數量62,782輛,較去年同期成長10.4%,與前月相比成長8.9%。反觀電動機車銷售數量大幅下滑,5月份電動機車新領牌數量為6,460輛,較去年同期下滑46.5%,與前月相比減少26.7%。若從銷售結果檢視相關政策帶來之影響,與政府推動交通運具電動化的決心,顯示台灣政府仍有努力空間。
綜觀國際運輸部門之發展趨勢,移動運具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,改以電力及低碳燃料為主要動力,我國的運輸政策亦朝相同的方向規劃。然而,各部門在推動政策時有不同的目的與考量,使不同措施的效果相互衝突;且民眾對補助政策的敏感度高,政府應審慎觀察及掌握其實施成效,進行滾動式調整。如近期紓困方案對計程車業者的油資補助政策受到環團質疑,即因與停止化石燃料補貼的國際趨勢相悖。此外,我國目前在推動私人運具電動化上的力道不足,對於相關基礎建設及新售數量應設有明確目標,以營造明確的投資環境,加速運輸部門轉型。
歐盟在推動《歐洲綠色政綱》的過程,首重通盤檢視並調整現行法規,使其與政策目標一致。建議我國在推動各項政策措施時,亦應注意不同政策之間的協調性,如有衝突應即時調整,使政府資源得以發揮預期效果。尤其目前規劃中的經濟振興方案及第二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,亦應納入綠色思維,創造經濟與環境的雙贏。
 
文章歡迎轉載,但請先與中心連絡,並註明出處,謝謝。
回知識庫索引

會議資訊